青草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淮南转型发展特别报道①新兴产业向“新”而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7:04:00    




淮南转型发展特别报道①

新兴产业向“新”而行


2024年6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4年度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名单,寿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及动力零部件产业集群入选,这是我市首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寿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及动力零部件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我市首位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产业向新,发展提质。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新兴产业发展作为产业转型的关键所在,落实大兵团、阵地战、集群化要求,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特色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潜能不断释放,为淮南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政策+创新”双轮驱动,持续释放向“新”动力

2024年11月22日,安徽省先进煤基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在中安联合公司揭牌。这个由中安联合公司牵头,联合四川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共同打造的集技术研发、中试孵化、测试验证为一体的成果转化平台,将加速煤化工、聚烯烃等新材料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组合拳”与“创新强磁场”双轮并进,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掀起变革浪潮,奋力推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兴产业发展,成立由市领导挂帅的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绿色食品等各新兴产业专班,构建“专项规划+专班推进+专门政策+专员服务”的“四专”机制。制定出台了《淮南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责任清单(2024-2027年)》等10余个专项政策,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在第三届淮南转型发展大会上,签约58个项目,总投资630.06亿元。2024年,我市汽车制造业、光储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70%,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0.5%、12.5%。

图片

近年来,我市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首位产业,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加快打造与合肥互补配套、错位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前已聚集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00余家。2024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2.7%,高于全省56个百分点;汽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2%,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高水平建设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闵淮科创产业园、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着力构建“研发在闵行(合肥)、转化在淮南,闵行(合肥)孵化、淮南产业化”的协同创新格局,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加快把创新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胜势。2024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科技服务业投资增速、发明专利授权增速分别居全省第6位、第3位、第2位;科技型中小企业两年实现倍增,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实现倍增。

在淮南市(国家级)大宗煤电固废物综合利用基地潘集园区,曾经堆积如山的煤矸石,如今在淮南东辰集团的生产线上变成煤矸石轻质陶粒、高强陶粒和滤水陶粒等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桥梁、公路、水利等领域。

科技助力、数字赋能,我市装备制造业向着智能高端迈进。全球最小尺寸的硅基OLED微显示屏、智能矿山矿鸿系统、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滚筒、各种类型的盾构机、矿山智能换绳机器人、全极耳大圆柱型电池……在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我市21家工业企业的高端制造业代表产品惊艳亮相,向全球展示了淮南高端装备制造的能力、潜力和价值。

“区域+集群”协同发力,塑造向“新”优势

今年3月29日,2025淮南牛肉汤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会上集中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超122亿元;中国饭店协会发布了淮南牛肉汤“中国地标美食”称号。同时,举行了《六姊妹》粉丝见面会暨万人共品淮南牛肉汤活动,让五湖四海的朋友都感受到淮南人民的热情、品尝到淮南牛肉汤的美味。

2025淮南牛肉汤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为以淮南牛肉汤为代表的淮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寿县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八公山区绿色产业发展园、淮南牛肉汤产业园、毛集实验区绿色食品产业园等平台载体投用,带动绿色食品全产业聚链成群、提质增效。2024年新增绿色食品产业项目共计132个、投资总金额171.1亿元,项目数量、投资额分别高出上年同期50%、36.44%。

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高质高效。新能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2024年,全市已聚集光伏储能制造业企业44家,其中光伏企业25户,储能企业19户,初步形成先进光伏产业链和新型储能产业链。生命健康产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做强化学药、做优生物药、做精医疗器械、做大中成药,前瞻布局合成生物、细胞治疗未来产业领域。2024年,全市生命健康产业规上工业企业30户,较上年增加8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稳中有升。已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10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65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4家。2024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0.7亿元,同比增长约17.4%。文旅和数字创意产业活力迸发。去年以来,武王墩考古发掘、电视剧《六姊妹》热播,带动淮南文旅火爆出圈。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达80家。

站在新起点,迈进新征程。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中,淮南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转型为抓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奋力书写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4月23日)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东华

配图 张越 陈海涛 鲁松 张明星 张刘习玥 褚昭亮等

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图片
点分享
图片
图片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青草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