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年考过钢琴十级 孤独症“钢琴王子”渴望凭一技之长融入社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9:24:00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4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 陈卫星/文 受访者供图)既然无药可治,那就用爱疗愈。

今天,是“世界孤独症关注日”。这个故事,是一场孤独症患者家庭的自我救赎。

从孩子确诊“重度孤独症”的崩溃绝望,到陪他考过钢琴十级、开个人独奏音乐会,潘振华拼尽全力,用日复一日的呕心沥血,在儿子潘泳霖封闭的大脑“主机”里写下“不断精进琴艺”的指令。

这位坚韧的父亲相信:就算是“重度孤独”,也可以凭借一技之长为社会做点事情。可是,仅靠家庭的努力,如今27岁的潘泳霖依然走不出大龄孤独症的就业困境。

“能不能关他几小时”

发现孩子的“孤独”他也曾崩溃绝望

1998年盛夏,38岁的潘振华中年得子。小泳霖出生时和普通婴儿并无两样。“八九个月时还会叫阿姨,到了1岁慢慢就没有了语言,会走路了就踮着脚跑,不跟其他小朋友互动,经常重复简单的动作。”在潘振华的记忆中,当儿子2岁被评估为“重度孤独症”时,夫妻俩蒙了,因为当年国内医学界对孤独症都很陌生。

陌生代表着未知,未知会带来最无助的恐惧。潘振华只能不停查阅国内外干预孤独症患者的资料,在黑暗中摸索着拼凑出“孤独症”模糊的样子。很快他察觉,“孤独症”三个字太沉重,沉重到使得整个家庭的生活轨迹都被迫改变。

起初,为了治愈孩子,潘振华夫妻疯狂辗转多个城市,带着泳霖四处求医,吃中药、扎头针都试过,不见效果。后来,他就到处听讲座,参加培训,学习康复技能,自己给孩子做感统训练。

别人家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会苦尽甘来,潘振华家则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高,问题一天天严峻。“孤独症的核心障碍是情感交流障碍,他的智商不低,但情商很低,不知道危险,不明白任何社会规则。”在潘振华眼中,儿子有许多闪光点,比如空间思维超强,比如能在几秒内准确推算万年历等,但他的横冲直撞和不管不顾,让老父亲心力交瘁,幸好“我和爱人始终携手并肩,彼此支持,共同面对挑战”。

每天,潘振华都在不厌其烦地教泳霖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和这个世界相处。因为爱他,他甚至在儿子犯错时请求过民警“能不能关他几小时”,只为让泳霖知道遵纪守法有多重要。

“他有音乐天赋,我知道”

坚定走学琴之路 他们毅然移居“琴岛”

小学一二年级时,泳霖的语数成绩都很好,可是上了三年级,情况急转直下。潘振华发现,儿子开始无法理解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也根本无法背诵课文,“背不下来,他很痛苦,就用头撞墙”。潘振华疼在心里,加上孩子对学校规则的视而不见,潘振华决定给泳霖办退学,回家自己教。“总得学点什么吧?”摸索多年,潘振华逐渐掌握了一套与孤独症孩子的相处之道,“这种孩子他不沟通、不互动、不模仿、不跟随,最好从兴趣入手”。潘振华决定让泳霖学钢琴,“他有音乐天赋,我知道”。

可是,谁能教?寻找钢琴老师的过程中,被拒绝成了常态。潘振华甚至把自己对孤独症的理解都分享给钢琴老师,好让老师在面对孩子极端的执着和封闭的状态时不至于束手无措,可泳霖的学琴之路还是无奈频频中断。

听说厦门被誉为“琴岛”,2011年,潘振华带着泳霖从江西移居厦门。在他的字典里,似乎没有“放弃”二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厦门,在钢琴老师的指导下,泳霖用了三年多时间,通过钢琴十级考核。

“同时按下五个琴键,他能准确说出这5个音。”“他喜欢《我和我的祖国》。9分多钟的曲子,他听了几遍,就能自己还原曲谱弹出来。”“学弹琴也让他慢慢有了语言。”……泳霖在学琴过程中的许多表现,成了潘振华最大的欣慰。2015年,潘泳霖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了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用13首钢琴曲,回报他背后最坚韧且深沉的父爱。

采访过程中,潘振华不时接到家中泳霖打来的视频,也不时通过监控查看儿子在家中的动向。“还在弹,弹他自己的谱子,有时候能弹五六个小时,有一次从早到晚弹了十几个小时。”如今,练习弹琴已经成为泳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改变不了,只能改善”

频繁参加公益演出 面对就业困境自强不息

这几年,潘泳霖外出参加了数十场公益演出,潘振华全程陪同。在由厦门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心欣专项基金发起成立的心欣乐队中,潘泳霖已然成为主力之一,是这个小团队里公认的“钢琴王子”。他每次在台上的精彩弹奏,都能赢得全场掌声。2016年,潘泳霖还曾荣获厦门市首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

进入这个社交圈,潘振华也结识了多位孤独症患者父母。“星星的家庭”里,绝望使一些家长倒下了,也使一些家庭解体了。或许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当有些家长困惑、无助、迷茫、焦虑、崩溃时,潘振华总会伸出援手,给他们提供建议和帮助。他希望这样的抱团取暖,能让艰难的“星星家庭”守护相望,共渡难关。

爱在延续。后来,潘振华也受邀为孤独症家长开讲座,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孤独症康复教育知识无私分享给大家。“孤独症无法根治,一辈子都改变不了,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善,去帮助孩子适应社会。”一路走来经历的所有苦难,在潘振华云淡风轻的描述中化作一股信念,那是一股牵引着他坚定往前走的强大信念。

“让父母放弃彻底治好孩子的念头,很残忍,但这是所有孤独症家庭都必须承认、面对的事实。”潘振华从来不用“孩子大了就会好”来开解自己或其他孤独症家长,他知道过程有多艰辛,也知道还需要付出很多很多努力。只是现在,单靠潘振华夫妻的努力,27岁的潘泳霖依然走不出大龄孤独症的就业困境。

“厦门,我们来得太晚了”

希望实现个人价值 凭一技之长融入社会

如今,生活在厦门,潘泳霖加入心欣乐队,潘振华一家真切感受到厦门市残联和心欣基金给予的温暖关怀。走出家门,潘泳霖不再遭遇那么多的异样目光,小区里的邻居也都能接纳他的不同。

“现在泳霖可以独自出行,有一次他一个人等地铁时,还有陌生人主动向他要了号码打电话给我,询问需不需要送他回家。”类似种种来自陌生人的善意,都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厦门的包容与接纳。“厦门,我们来得太晚了。”他由衷感慨,厦门是座有爱的城市,“如果能早点来,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在潘振华看来,孤独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社会不了解他们。他最大的愿望,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了解、接纳孤独症患者。他也希望,儿子能逐渐融入社会。他深知,儿子若想融入社会,就需创造机会让他展现自身价值,而泳霖在音乐方面表现出的天赋与热情,若能通过演出传递给更多人,那就是有意义的事。四处参加公益演出,成为眼下泳霖接触社会最主要的途径。潘振华满心期待,儿子能有更多的演出机会,用音乐触动他人,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属于自己的社会价值。“就算是重度孤独,也可以凭借一技之长,为社会做点有用的事情。”潘振华说。

*******************************************************

【台海网报料渠道】

邮箱:taihainet@163.com

报料、登报、维权、内容合作专线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青草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