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西推动构建革命文物融合创新研究体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23:18:00    

来源:【中国文物报】

近年来,江西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深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加快建设革命文物保护管理示范地、研究阐释引领地、传承运用创新地和融合发展先行地,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率先构建“国家+省级”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协同中心”)矩阵,大力推进协同中心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打造革命文物强省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率先构建协同中心平台矩阵

江西积极创建国家协同中心,率先开展省级协同中心认定,初步形成多学科交叉、跨领域融合、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1+3+N”协同中心矩阵。“1”即一家国家协同中心。江西省文物局、江西省教育厅、江西师范大学于2023年6月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国家协同中心建设。2024年3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江西师范大学成功创建国家协同中心,成为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

“3”即三家省级协同中心。江西省教育厅联合江西省文物局于2024年5月启动省级协同中心申报工作。经组织推荐、现场答辩、实地考察、专家评议等程序,2025年1月公布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赣南师范大学、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萍乡学院等3个联合单位为首批省级协同中心。各协同中心馆校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置独立科研机构和岗位编制,配备独立办公场所,落实双主任负责制,成立学术委员会,制定相关章程制度,安排专项经费保障。

“N”即多家协同中心建设培育单位。江西省多家纪念馆(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与高校结成对子,积极参与协同中心申报,现有江西省博物馆——南昌大学、上饶市方志敏革命旧址管理中心——上饶师范学院等10余家建设培育单位。

探索建立协同中心合作机制

在深化各协同中心内部合作的基础上,江西探索建立全省协同中心平台矩阵的交流合作机制。2025年3月,召开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矩阵建设座谈会,组织全省4家国家和省级协同中心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持续深化各协同中心间资源共享、学术研究、档案资料建设、科技创新、主题展陈、课程开发、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着力加强协同中心政策、经费、人力等方面保障。

一是成立战略合作委员会。由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江西师范大学国家协同中心牵头,各协同中心参加,在江西省教育厅和江西省文物局的指导下,负责规划、协调和督促全省协同中心合作工作。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战略合作委员会联席会议,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座谈会、研讨会、推进会,分享经验做法,共商合作事宜,推动战略合作取得实效。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编印简报等多种渠道,及时通报合作进展情况和重要信息,以革命文物数字化、联合策展、媒体传播等为纽带,共同建设全省革命文物资源共享平台。四是深化馆校联合培育人才机制。鼓励革命场馆利用自身专长研究领域,为全省高校提供优质思政师资力量。同时,支持高校利用丰富的人才资源和齐全的学科专业,通过学历教育、专题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红色场馆人才培养。馆校合作共同为革命文物协同研究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全面深化协同中心研究实践

各协同中心围绕革命文物的科学保护、内涵阐释、价值挖掘、展示展览、社会教育、传承弘扬、科技应用,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咨政建言、社会服务与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推出符合国家需求和工作需要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

一是组织开展系列学术研究活动。以跨领域、跨部门、跨学科合作为纽带,整合江西省相关研究力量,开展革命文物重大课题研究,举办学术活动。开展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使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苏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案例调查与地方经验研究》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举办革命文物跨文化传播学术论坛、第八届全国原苏区振兴论坛、2024年湘赣边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学术活动。二是编写出版系列研究专著。组织开展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孕育在江西红土地上的革命精神理论研究,挖掘革命文物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出一批高质量、原创性成果。编写出版《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报告》,全面反映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就、经验与趋势。正在组织编印《江西红色标语图文集》《江西红色标语研究与利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实践与经验研究》等书籍。三是建设推广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充分利用革命文物资源开发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面向高校大学生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丰富红色文化育人高地建设的课程资源,促进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教育和传播。“苏区精神永放光芒”主题思政课,入选全国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十大示范项目。“安源红色文化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入选2025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持续推进协同中心创新发展

下一步,江西将研究制定省级协同中心管理办法,以推进协同中心高质量发展为重要抓手,深化革命文物系统研究,提升革命文物保护能力,深入推进《关于加强新时代江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意见》的贯彻落实。

一是聚焦重要节点。聚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100周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00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革命文物精品展览、主题联展、巡展和流动展,打造一批层次丰富、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品牌。二是服务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革命文物数据库建设、馆藏革命文物征集认定、第三批全省革命文物名录核定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实施等全省革命文物的中心工作,针对低级别、红军村和县域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利用等瓶颈问题,开展发掘、保护、鉴定、修复、研究、展览、传播等全链条多学科的协同研究,每年推出一批协同研究成果。三是推进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协同中心高校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充分利用纪念馆(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资源禀赋和主场条件,聚焦自身特色优势,提炼主题主线,积极开展融合研究、技术创新、案例示范和咨政建言工作,形成各有侧重、各有所长的革命文物大研究格局,推动革命文物理论、方法与实践创新。同时,整合优势资源,不断推出高质量的课题论文,举办有影响力的论坛会议,打造思政“金课”、展陈精品、宣教品牌,多出理论成果、学术成果、实践成果,奋力打造全国革命文物协同研究新样板。

编辑:陈颖航

校对:陈尚宇

审核:李文昌

监制:赵嘉斌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本文来自【中国文物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青草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