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种带菌种薯,上蔡县150亩马铃薯受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6:33:00    

顶端新闻记者 聂辉 北京报道

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农资打假”典型案例。赵某低价采购带菌马铃薯种薯,销售给河南省上蔡县种植户,导致种植户150亩马铃薯产量损失率45.5%,损失共计54万余元。赵某犯销售伪劣种子罪被判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同时,判决赵某赔偿种植户经济损失。

顶端新闻记者从最高法获悉,2021年底,赵某受河南省上蔡县某种植专业合作社王某和种粮大户贾某(均系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委托采购马铃薯种薯。赵某在没有取得种子经营资质的情况下,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入18.86吨无任何标签标识的“黄金薯”马铃薯种薯,后以2.74万元的价格销售给贾某和王某。

2022年5月,贾某和王某共种植“黄金薯”马铃薯种薯150亩,马铃薯植株相继出现叶色发黄、部分植株茎叶枯死等情况,枯死植株表现为地下根、茎腐烂,薯块腐烂等特征。经鉴定,田间薯块腐烂系种薯带菌导致环腐病、软腐病发生流行造成,病烂薯率46.6%,产量损失率45.5%,损失共计54万余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赵某销售带菌马铃薯种薯,使生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其行为已构成销售伪劣种子罪。据此,以销售伪劣种子罪判处被告人赵某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判决赵某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某、贾某经济损失人民币共计543750元。

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产量最多的国家,2015年我国启动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增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马铃薯环腐病,俗称转圈烂,是一种易传染、危害大的马铃薯病害,发现此类病虫害的马铃薯不能用作种薯。

最高法在发布该案例时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要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种子,购买时注意查看种子包装是否规范,有无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切记不要贪图一时便宜购买来源不明的“白包”种子。

来源:顶端新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青草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