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跛了三年,险被截肢!65岁大伯:不敢想,我现在能日行万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0:5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张弛

老张(化名)65岁,是一名退休工人。三年前,他不明原因地出现了下肢疼痛、发凉,走路也越来越“跛”,几乎每走几十米就得因为疼痛难忍停下来歇一歇。

“真是人老不中用了!”这让原本打算接送孙子、买菜烧饭,发挥余热的他,深深感到自己成了家里的“负担”。

他辗转于当地多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但医生都告诉他,血管病变复杂,情况糟糕。“当时医生说我血管条件太差,手术风险高,可能保不住腿!”回忆过往,老张一度陷入绝望。

直到在病友的推荐下来到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就诊,血管外科专家方迪龙团队彻底“逆转”了他的人生。

方迪龙为老张完善了相关检查,通过高精度血管造影和术前评估,发现其左侧腘动脉长段闭塞,但仍有微创介入治疗的可能。“您的情况,传统手术确实难以拯救。但我们有微创介入治疗,通过毫米级的导丝‘穿针引线’,可以实现在闭塞血管中重建血流通道。”

听完方迪龙的话,老张重新燃起了希望。

方迪龙团队通过介入治疗技术,闭塞段血管不断被攻克,仅耗时50多分钟,手术就顺利完成。

方迪龙日常介入手术中,医院供图

术后,老张下肢皮温即刻回升,疼痛消失,次日即可下床行走,三天后康复出院。

最近一次术后复查时,老张激动地展示着每日近万步的健走记录。

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别忽视这些“不起眼”的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下肢动脉血管壁的硬化斑块、内膜增厚造成狭窄和闭塞,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这个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因此老年人患病的概率较高。

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超2000万,其中约30%面临截肢风险。“很多像老张这样的患者,并非没有治疗希望,而是需要个体化的手术策略和精准操作。”方迪龙提醒,若出现下肢凉、麻、痛或跛行等症状,应尽早就诊。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青草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