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预防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提防蛔虫是关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20:33:00    

湖南日报4月8日讯(通讯员 梁辉 张凝乐 全媒体记者 周倜)“小小寄生虫,不仅会造成孩童食欲下降、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一旦蛔虫进入肺部、胆道、胰腺、阑尾等部位,还会引发各类相关疾病。”今天,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医院首席专家吴金术教授介绍,日前,团队成功为一名因蛔虫饱受肝胆管结石折磨大半生、历经三次手术仍未能根治的七旬老人彻底解除了多年顽疾。

患者是今年72岁的张先生,来自四川。大约从二三十岁开始,他就会不定期出现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的症状,实在扛不住了就去打几天吊针。

2012年,回到四川老家后他的病情再次发作,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接受了“胆囊切除、胆道探查、部分肝切除”手术。此后,老人旧疾再度复发,先后于2020年和2022年,在四川达州和成都又做了两次“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

此后,老人仍有复发症状,今年3月20日,他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随后被收入胆道外二病区住院。入院进一步完善检查后,老人被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胆管炎”。

“胆道蛔虫是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重要原因。”吴金术教授介绍,经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小时候曾感染蛔虫,经常出现腹痛症状,且从未彻底驱虫,这就为他的肝胆管结石顽疾埋下了祸根。

患者入院后,吴金术教授与病区主任陈晨带领王永刚副主任医师、张凝乐主治医师等进行详细的病情讨论,并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后,于3月27日为其施行手术,最终,团队仅切除极少的硬化肝脏,便顺利解除肝胆管高位狭窄,并取出重约54g的结石,并从根本上解决了将来结石再发、再次堵塞胆管的可能。

吴金术教授介绍蛔虫具有喜欢“钻孔”和“喜碱不喜酸”的特性,通常寄生在肠道内。

“当人体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胃肠功能紊乱、胆道功能失调时,蛔虫就可能逆行进入胆道,其残体、角皮、虫卵等在胆道内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胆汁中的碱性成分如胆盐、胆红素等围绕这些异物沉积,就会逐渐形成胆结石。”他告诉记者,蛔虫在胆道内活动还可能造成胆管黏膜的损伤,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进一步促使胆石形成。

“预防肠道蛔虫病引发肝胆结石等相关问题,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避免摄入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和水;在食用蔬菜、水果时,要确保清洗干净。”吴金术介绍,对于儿童等易感染人群,要定期进行驱虫治疗。如果怀疑有肠道蛔虫症或者出现腹痛、黄疸等疑似胆道疾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青草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