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8:43:00
“这是雪吗?这不是雪,这是老天爷撒的糖霜盐……”近日,“沂蒙二姐”吕玉霞浸透着泥土芬芳的诗句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流畅的表达、朴实的语言、温暖的治愈力量,触动听者内心深处的温柔。
从“沂蒙二姐”吕玉霞,到“外卖诗人”王计兵、“乡村诗人”韩仕梅、“矿工诗人”陈年喜、“牧羊诗人”李松山,再到更早的现象级草根诗人余秀华、许立志等,他们都用情感真挚的诗歌撞击读者的心灵。
他们的诗歌好在哪里?诗歌写作如何触动心灵?记者采访诗人、研究者,一探究竟。
写春天、瓜果,写外卖员的双脚
这些诗饱含沉甸甸的生命意识
吕玉霞种稻米、种水果、种蔬菜,开货车、纺纱纺线,也写诗歌。在她的笔下,春天“是年轮循环的波纹,是花红柳绿的宣言,是农民扶犁的闹钟”,她说“生活本身就是诗,生活本身就是歌”,她想“与命斗,不甘心随波逐流”。吕玉霞以诗歌抒发情感的短视频,最高点赞量达到100多万,其单平台账号粉丝量从40万猛增至近150万,她的诗歌正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带给大家一个诗意浪漫的春天。
不只有吕玉霞。近两年,在送外卖等待红绿灯、等电梯的间隙,王计兵写出了《赶时间的人》等诗集,并登上今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为王菲演唱的歌曲报幕;农村妇女韩仕梅用诗歌揉碎了过往的磨难,出版诗集《海浪将我拥起》;在炸药箱子上写诗,演绎当代版《活着》的“矿工诗人”陈年喜凭借《炸裂志》等诗集出圈,站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讲堂;自小患有脑膜炎的“牧羊诗人”李松山等,他们都用朴实的诗歌敲开读者心灵的大门。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桑哲出版多部诗歌研究著作,并一直关注着“草根诗人”这个群体。他称,近年来,草根诗人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对于吕玉霞、王计兵等人诗歌的独特魅力,桑哲给出具体分析:“吕玉霞的‘放下遥不可及的梦想/像这成熟的谷穗一样吹自己的风’,可以说既承接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的田园意境,又以返璞姿态对抗现代性焦虑。她写‘藤蔓下的瓜果/是日月轮回的星辰’,以瓜果到星辰的隐喻,打破时空界限,赋予了平凡劳作永恒感。她的‘我的手掌纹路里/藏着三代人的麦芒’,将身体印记与家族命运交织,展现了底层劳动者的坚韧。”
桑哲认为,王计兵诗歌也有质朴的情感和浓烈的现实关照。“王计兵在《赶时间的人》里写‘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是外卖员视角的工业书写,也是以现代的语法重构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民生关怀。在《春天》中,王计兵构建新的生存意象——‘生活给了我多少积雪/我就能遇到多少春天’,将外卖骑手的奔波劳碌转化为生命的百折不挠。”
韩仕梅写道:“卑微得犹如尘世里的一粒尘埃/当我起舞时/也会卷来一阵狂风。”陈年喜有这样的诗句:“一场大雪从山顶落下/落满我的骨头/从此再也没有融化。”余秀华在《荒漠》中创造了“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日落”的惊人意象。诗人的诗句总是能席卷生活,令人心头一惊。
桑哲分析称,“草根诗人”的作品往往在艺术层面展现出非常独特的魅力,他们会摒弃华丽辞藻的堆砌,以质朴平实的语言直抵人心;他们擅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选取底层民众熟悉的事物作为意象,迅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他们作品的情感非常真挚浓烈,毫不掩饰地抒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将底层生活的艰辛、对梦想的渴望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草根诗人的诗歌扎根于真实的底层生活,是个人生活经历和现实背景的写照,饱含着沉甸甸的生命意识。这些作品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当下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为后世研究当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文化资料。”
他们写诗,影像化呈现诗
让诗歌走向市井街巷
怎么看极具旺盛生命力的草根写诗呢?著名诗人桑恒昌表示,写诗就怕两手空空,两眼空空,心里也空空,去编造一些东西,那实在是不堪卒读、不忍聆听,诗人积累多了,自然溢出来的东西就是诗歌,诗歌最重要的是有情感、有诗意,是心里长出来的文字。他告诉记者,草根诗人频繁出现,是很正常的现象,他们没有别的地方或者场所去命名自己的诗歌,就被人叫作“草根诗歌”,但这些诗歌里也出现了不少有情感、有诗意的好作品。“诗歌的创作跟个人的身份一点关系都没有,不管是所谓‘草根’的人,还是跨界的人,谁都可以写诗,且照样能写出触及灵魂的好东西。”
有趣的是,无论是吕玉霞,还是王计兵,他们出圈和打动人的不再仅仅是诗句本身,写作者在短视频中呈现出来的劳动场景、生活场景,以及自信坚韧的个人形象,共同构成了诗的要素。他们书写了诗歌,也将诗歌视频化、影像化,以一种新形式,让诗歌抵达读者。桑哲也观察到,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草根诗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展示平台和传播渠道,社交媒体等虚拟空间,打破了传统诗歌发表的门槛和限制,让每个有创作热情的人都能够传播具有自身独特气质的作品,只需拍摄生活,轻点鼠标,好诗就能传遍世界。“技术赋能极大地拓宽了草根诗人的受众群体,也促进了诗歌创作的多元化,让不同背景、不同风格的诗歌都有机会展示。吕玉霞、王计兵的诗歌视频获得百余万点赞时,诗歌正在从精英沙龙走向市井街巷。”
当下时代,为何我们更容易被草根诗人的作品俘获和打动呢?桑哲认为有多重因素,一是传统诗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比如出现了创作题材狭窄、表现形式单一、与现实生活脱节等问题,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诗歌不再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反映不同社会阶层生活、不同人生阅历的草根诗歌,表达真实情感,而且大胆创新,以不同形式与风格慰藉读者的心灵。
近日,著名作家陈应松在《书摘》刊发文章《草根写作:文学的还魂草》,他认为草根写作与当下文学的贵族化、虚假化、矫情化、工匠化和程式化做抵抗,“有一种可贵的品质,这就是它的草莽性质,它的野性风格,它的激情书写,它有着文学的真情、真心、真痛,更有来自底层的正义、良知、道德、人性的拷问与呼号。”
同时,桑哲也注意到,在草根诗人现象中,公众的关注点常常过度聚焦于“草根”“农妇”乃至“疾病缠身”等标签,而非诗歌本身。他认为,草根身份容易引发大众的猎奇心理,增加话题度,满足人们对底层逆袭故事的期待,但也容易带来认知偏差,使得真正优秀的作品被忽视,也会让草根诗人陷入身份束缚,难以突破标签的限制,难让写作持久化。“总以‘草根’作为标签,也会阻碍这些写作者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获得公正的评价。当然,为了适应草根诗人现象,诗歌评价标准也要进行调整和完善,需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更加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现实意义和创新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注重格律、技巧、文化底蕴等。”桑哲说,对更多草根诗歌品质良莠不齐、语言粗糙、直白宣泄等问题,诗歌界也应积极应对挑战,为草根诗人提供更多的创作指导和展示平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注重诗歌逻辑和节奏、提升艺术提炼水平,推动草根诗歌的健康发展。
(大众新闻记者 师文静)
【视频】“决胜收官‘十四五’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咸阳市广播电视台2025年大型全媒体行动今日启动!
2025-03-25 23:17:03本周陕西上演“气温过山车” 强降温+吹风即将来袭!
2025-03-26 12:35:12强化风险源头治理 高质量推进法治鞍钢建设
2025-03-25 23:20:19突然!知名品牌 多地闭店!
2025-03-26 12:38:00向农民学习种田 到美院进修文创 樱花小院主理人有个“五年计划”
2025-03-25 23:24:03济南这一片区征收!
2025-03-26 12:42:04OPPO Find X8 Ultra参数全曝光 Find X8现谷底价遭疯抢
2025-03-25 23:27:11轻微刑事案件最快一天审结,上栗县人民检察院成立专业团队高效办理轻罪案件
2025-03-26 12:45:03以总理称将打造第二个“费城走廊” 分割加沙地带
2025-04-03 03:48:00外部势力"插嘴"解放军演练 王强:各有"小九九"
2025-04-03 00:51:00【走乡村看振兴】瓦子街镇:西瓜春管忙勤盼好“丰”光
2025-04-03 00:11:00时报观察丨守住智能驾驶技术创新安全底线
2025-04-03 00:02:00国投瑞银策略智选混合财报解读:份额缩水28%,净资产降27%,净利润扭亏为盈
2025-04-03 00:00:00深夜 美股拉升 中概股普跌!特朗普有三个关税方案?
2025-04-02 23:50:00马克龙说勒庞案中的法院判决应得到尊重
2025-04-02 23:10:00湖南化工职院:关爱女生健康 赋能女生成长
2025-04-02 2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