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大江奔涌绿意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00:25:00    

4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新征程上的奋斗者”系列中外记者首场见面会,当来自湖北丹江口库区的一名志愿者讲述长江岸线从生产码头到生态画廊的蝶变时,人们仿佛看见千里荆楚大地上,一场关乎永续发展的绿色革命正在澎湃涌动。在这场人与自然的深度对话中,湖北以“共抓大保护”的智慧破局,用“生态优先”的定力作答,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考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自2021年《长江保护法》颁布以来,湖北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坚定实施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攻坚提升三年行动、在全国率先印发《湖北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清零”行动实施方案》,构建全域全要素的生态修复“骨架”,用制度创新的组合拳破解“九龙治水”困局。站在宜昌长江岸线,十年前化工厂林立的“化工围江”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滨江公园里嬉戏的江豚、盘旋的白鹭。数百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的壮士断腕,翻开了长江大保护的新篇章。长江干流湖北段连续6年水质稳定在Ⅱ类,消失多年的鳤鱼重现江湖,印证着湖北生态治理的哲学智慧,唯有打破旧有发展惯性的桎梏,才能打开永续发展的新局。

武汉东湖之畔,曾因过度开发萎缩的湖面重新舒展身姿,102公里的绿道串起城中翡翠,今年清明假期期间单日游客流量超20万人次。在中国麋鹿之乡石首,退垸还湖让天鹅洲湿地滩涂面积达4.6万亩,麋鹿种群从64头繁衍至2400余头,生态旅游已成为石首造福于当地百姓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湖北创新“生态银行”模式,将碎片化生态资源整合盘活,让绿色生态产生真金白银的价值。鄂州梁子湖探索“水草+水产”经济价值,创新推出“以草净水”工程,建成3000余亩水草规模化种植基地,引导当地渔民们从“靠水吃水”转向“护水富水”,生态渔业的亩均收益不降反增,这一切都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

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亚洲最大硬岩复垦林基地的120万棵刺槐,让昔日“光灰城市”摇身变成“生态绿城”。与此同时,湖北的绿色转型绝非“环保与增长”的零和博弈,而是以科技创新重构产业逻辑。武汉都市圈聚力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低碳化升级。襄阳、十堰建设全国碳达峰试点城市,黄石、鄂州打造“无废城市”,城市矿产、绿色建造等产业链年产值超千亿。2024年湖北GDP增长6.1%,绿色低碳产业贡献率超30%。传统产业在绿色转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转变背后,是湖北在发展赛道上向绿而行,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体系,守护生态底色的智慧转身。

从云梦大泽到三峡画廊,从神农秘境到江汉粮仓,湖北的生态文明建设从来不是简单的环境修复,而是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努力通过技术革新实现生态重构。当“长江十年禁渔”的渔民变身巡护员,当矿山老板转型生态导游,当城市天际线让位于飞鸟航线,这些发生在荆楚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正用心书写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湖北答卷。正如那逆流而上的中华鲟,唯有保持战略定力,勇闯转型激流,方能抵达永续发展的蔚蓝海域。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湖北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万里长江系上绿丝带,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诗燕(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青草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