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被切成三段还能再生,涡虫“术后”将飞向空间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5:05:00    

目前,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4月2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神舟二十号飞船将搭载一批中国空间站的新“客人”——涡虫,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曹忠红团队正忙着为这批涡虫“做手术”。

在地球上已经繁衍超过5.2亿年的涡虫,体长通常仅有一两厘米,却具有强大的修复再生能力。即使身体完全断裂,它的每个片段依然能再生出全新的肌肉、表皮、消化系统,还包括有功能的大脑。更重要的是,这种再生过程可以无限持续下去。

“有科学家曾将涡虫切分成279块,实验结果令人惊讶,这些片段竟都分别再生成了一个新的完整涡虫个体。”曹忠红表示,这个能力让涡虫成为科学界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被用于开展与再生相关的研究。

在显微镜下观察,涡虫形似柳叶,身体呈半透明。曹忠红和团队成员从前期精心培养的涡虫中,仔细挑选能够飞天的“幸运儿”。“首先它的外观要很标准,拥有双眼点,体长在8至10毫米,同时运动特征要比较活泼。”曹忠红介绍,操作人员从中选定了百余条状态良好的涡虫,随后对它们进行“手术”,每条涡虫都被切分为头部、中段、尾部三部分。随后,团队还要优中选优,最终仅有48个片段样本能成为神舟二十号飞船的“乘客”。

科研人员挑选涡虫实验样本

在飞往空间站的路上,经过特殊处理的涡虫实验样本将处于休眠状态,直到抵达空间站生命生态实验柜的小型通用生物培养模块,才会被“唤醒”。曹忠红解释,涡虫的再生周期非常短,仅需7至10天就能完成全部再生过程。此前国际空间站曾开展过涡虫太空再生实验,但实验样本没有进行休眠处理,涡虫在感受到损伤的第一时间就会启动再生修复,这意味着其再生过程经历了地面、太空的复合环境。同时,这些实验也没有定期记录涡虫的修复过程,科学家只能看到再生完成的结果,实验过程存在缺憾。

而在本次实验中,涡虫样本会在特定时间点自动进行样品固定,由航天员回收后保存在“太空冰箱”中。这样一来,涡虫基因和蛋白质在修复过程中的表达状况,就能在太空中被定格,并被完整地带回地面。

虽然涡虫看起来只是一只小虫子,但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来看,它们拥有强大的神经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它们身上具备的再生分子机制,将有望推广到高等生物的活动之中。

“未来,随着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的时间不断延长,严峻的太空环境对生命体的损伤及修复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曹忠红表示,在空间微重力和辐射环境下,涡虫细胞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修复的过程又是怎样展开的,这次实验或许能给出答案。“期待后续在返回地面的样本中,我们能锁定一些特征性的分子。如果它们能通过后续实验的验证,将会促进人们对长时间驻留太空引发的组织受损及损伤修复问题的认识,并找到可能的解决途径,推动人类探索更远的深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

流程编辑:u02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青草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24